法尊法師是現代著名高僧,佛學家,卓越的翻譯家,不畏險阻的西行求法者,可稱之為當代玄奘。他翻譯了大量西藏佛教典籍,并寫有不少論著,為藏學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,也是我們研究法師思想的最好材料。隨著藏學研究的發展,人們會對法師的論著,深為推重,緬懷法師的功德,比肩先賢,典型百代。法尊法師,俗姓溫,法名妙貴,字法尊。行者道在。清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十二月十四日生于河北深縣南周堡村,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四日圓寂于北京廣濟寺。世壽七十九歲,戒臘五十九齡。靈骨塔建在五臺山廣宗寺。
四個階段法尊法師自一九二一年冬于北京法源寺受戒,數十年間高風卓行,大致為四個階段。
第一階段
從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六年。法師學習西藏佛教前,先已在五臺山出家,遇大勇法師,拜為師,聽講經論,后來北京拜謁太虛法師,又在法源寺受具足戒,受戒后去南京寶華山學戒,最后又到武昌佛學院學習。從出家至武昌佛學院畢業,經過四年,法師對漢地佛學,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。武昌佛學院畢業后,回到北京參加藏文學院學習。這是法師學習藏文的開始,當時法師只有二十三歲。一年后,由大勇法師率領藏文學院全體學生出發入藏,開始了法師入藏九年的生活,先后在打箭爐、跑馬山、甘孜、昌都、拉薩等地,依止大勇法師、慈愿法師、札迦大師、格陀諸古安東大師、達樸大師、格登墀巴等學習西藏各種經論。法師在《著者入藏的經過》一文中說:“在康藏留學這幾年中間,要算我這一生中,最饒興趣,最為滿意的一幅圖畫了。”一九三三年,法師接到太虛法師幾封信,催促速歸辦理漢藏教理院事。回漢藏教理院,僅一年有余,法師為迎請安東大師二次入藏,安東大師已經圓寂,法師悲痛已極。在拉薩依止降則法王又學習了不少經論。從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六年共十五年,法師兩次入藏,遍訪名師,廣學經論,隨學隨譯,為法師成為中國歷史上又一佛經翻譯家,奠定了牢固的基礎。這一時期的主要譯著有:《菩薩戒品釋》二冊,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二冊,《密宗道次第論》一冊,《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》二冊,《辨了不了義論釋難》二冊等。
第二階段
從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九年。法師第二次入藏歸來,繼續主持漢藏教理院工作,培養了大量人才。并往來于成渝之間,講經說法。這一階段是法師一生中作大貢獻的時期,譯著達到一個高潮。法師幾部大的譯著出自這一時期,如《地道建立》一冊,《現觀莊嚴論略釋》一冊,《密宗道次第廣論》二冊,《必芻學處》一冊,《供養上師與大印合修》一冊,《入中論善顯密意疏》三冊,譯補《菩提道次第略論》一冊,《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章》一冊,《修菩提心七義論》一冊,以及《辨法法性論》,《七十空性論》,《精研經釋》,《緣起贊釋》等。著名的著作有《現代西藏》,《我去過的西藏》,《西藏民族政教史》,《藏文讀本初稿》等。法師還在《海潮音》等各種雜志上發表了不少譯文和論文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法師精通西藏語文,不僅可以把藏文譯成漢文,而且可以把漢文譯成藏文。法師用近四年之功,終于將一部二百卷的《大毗婆沙論》譯成了藏文。